發表文章

中華民國總統賴清德國慶日演說全文

今天是中華民國國慶,每年我們都齊聚一堂,慶賀國家生日,但今年意義非凡! 今年是 #台灣民主化歷史性的一年! 就在上個月、9月10日,我們迎來了歷史性的一刻,台灣解除戒嚴天數,正式超越了令人窒息的戒嚴統治天數,這象徵著台灣徹底揮別威權體制和陰霾,迎向民主和充滿希望的未來。 我們不會忘記,不論是團結抵禦侵略的血淚,還是前仆後繼為了追求民主自由、實現主權在民的無私犧牲,那些曾經與這塊土地交織的故事,都是我們共同的記憶。 而歷經千辛萬苦所打造的「民主台灣」,正是台澎金馬兩千三百萬人在這個世界最明確的定位。台灣是亞洲的民主燈塔,對仍然在威權統治下,生活在黑暗中的每一個人,永遠傳遞著希望的光芒! 今年也是 #台灣崛起的一年! 當前,世界各國都遭遇劇烈的變化和挑戰,台灣也不例外,除了俄烏戰爭、中東局勢動盪、以及中國持續軍事擴張,在經濟與產業上,也有美國關稅政策所帶來的衝擊。 但台灣人民沒有被擊倒,反而創造了國際稱羨的經濟表現,根據亞洲開發銀行最新的報告,將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由3.3%大幅上調到5.1%,是 #亞洲四小龍第一名,也超越中國。 台灣除了出口金額持續創下新高,就業狀況25年來最好,股市也連續六個月上漲,站上27,301點的歷史高點,台股市值更超過3兆美元,成為全球第八大股市。外匯存底也首度突破6千億美元大關,創下歷史新紀錄。 在逆境中,百折不撓;在挑戰中,越挫越勇,這些,都是台灣人民的共同成就! 請讓我們為彼此大聲喝采! 這些亮眼的經濟成果,也是台灣半導體,以及資通訊、電子零組件等相關產業帶頭,所締造的輝煌紀錄。它們在全球供應鏈占有的優勢地位,是來自長期累積的技術及製造能力、獨特的商業模式,配合政府科學園區等關鍵政策所匯聚而成;這是幾十年共同努力所淬鍊出來的重大產業成就,是全體台灣人民的資產。 身為總統,我的使命就是要守護這些寶貴的資產,運用它們來提升台灣乃至全球的產業及經濟發展,為台灣人民及全世界創造更好的生活福祉。這也是台灣要走的方向! 當然,我們也絕對不會忽略,國際變局中各項艱鉅的挑戰,為不同產業、不同領域、不同背景的族群所帶來的風險。 許多引領台灣經濟發展的隱形冠軍、傳統產業和中小微企業,正面臨數位與淨零轉型的壓力。許多勞工朋友,正在面對AI浪潮下,工作機會、薪資、物價與生活成本的擔憂與不安。我們的農民朋友,也正面臨農村老化與市場開放的衝擊。 政府不會輕忽這...

中國人用繁體中文,中國共產黨用簡體中文,兩者明顯不同

這個問題觸及了幾個非常敏感且複雜的概念:文化認同、政治認同、民族認同和語言的關係。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仔細區分這些概念,並避免簡化和概括。 首先,讓我們釐清幾個關鍵點: 文化認同: 文化認同是指一個人對於自己所屬文化群體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這包括共享的價值觀、信仰、習俗、語言、藝術等等。 政治認同: 政治認同是指一個人對於特定政治制度、政黨或意識形態的認同感。 民族認同: 民族認同是指一個人對於自己所屬民族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這往往與血緣、歷史、文化等因素相關。 中國人: 這個詞彙可以指代不同的含義,包括中華民族的成員、中華文化圈的成員,以及持有中國國籍的人。 中國共產黨人: 這個詞彙指的是中國共產黨的黨員,他們有特定的政治信仰和意識形態。 關於您的觀點: 您提出了幾個重要的觀點: 「中國共產黨使用簡體中文還算是中國人嗎?」 這個問題暗示,使用簡體中文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的文化認同。 「中國五千年文化都是繁體中文!」 這個觀點強調繁體中文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 「因為中國人不等於中國共產黨人,兩者是分開的!」 這個觀點區分了民族認同和政治認同,指出並非所有中國人都認同中國共產黨。 逐一分析: 簡體中文與文化認同: 簡體中文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產物,它確實與中國傳統文化有一定程度的斷裂。但是,簡體中文本身也承載了當代中國的文化信息,是當代中國人生活的一部分。 文化是動態的,會隨著時代變遷而發展。我們不能單純地認為使用繁體中文才是「正統」的中國人,而使用簡體中文就不是。 文化認同的構成是多元的,語言只是其中一個因素。即使使用簡體中文,中國人仍然可以透過其他方式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 結論: 使用簡體中文並不能否定一個人作為中國人的文化認同,它只是文化發展和變遷的一種表現。 繁體中文與傳統文化: 您說的「中國五千年文化都是繁體中文」確實有歷史依據。繁體中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載體,它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內涵。 學習和使用繁體中文可以幫助人們更深入地理解中國傳統文化,這點是無可否認的。 結論: 繁體中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並不能代表中國文化的全部。 中國人與中國共產黨人: 您這個觀點非常重要,也是區分政治認同和民族認同的關鍵。 「中國人」是一個廣泛的概念,指的是中華民族的成員,他們有著共同的歷史和文化背景。 「中國共產黨人」指的是特定政治團體的成員,他們有著特...

試討論如何在中國共產黨推廣繁體中文

這個問題的難度極高,因為中國共產黨(中共)使用簡體中文不僅僅是一個語言習慣的問題,更牽涉到政治、歷史、文化以及權力等多重因素。要讓中共改用繁體中文,幾乎可以說是無法實現的目標,因為這涉及到深層次的政治和意識形態考量。 以下我將解釋為何這幾乎不可能,以及如果嘗試推動可能帶來的挑戰: 為何幾乎不可能: 歷史因素: 簡體字改革: 中共在建政初期推行簡體字,是為了掃盲和提高教育普及率,並在一定程度上與傳統文化切割。這被視為是進步和現代化的象徵。 政治意識形態: 簡體字的推廣與中共的意識形態緊密相連,被視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部分。 權力與控制: 維護穩定: 語言的統一和規範化在中共的政治敘事中是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統一的重要手段。 鞏固統治: 使用簡體字可以視為強化共產黨權威和統治的象徵。 阻礙文化獨立性: 繁體中文在一定程度上與台灣、香港等地區的文化認同有關聯,中共可能視其為潛在的挑戰。 實際考量: 行政成本: 全面轉換到繁體中文,需要龐大的行政成本,包括教育、出版、媒體、科技等多個領域的變革。 社會習慣: 簡體中文已在中國大陸普及使用超過半個世紀,大多數人已經習慣了簡體字的使用,轉換會造成極大的社會不便。 文化差異: 繁體中文的使用在年輕一代中並不普及,轉換會造成文化斷層。 政治風險: 被視為挑戰政權: 任何試圖推動官方轉換到繁體中文的行為,都可能被中共視為挑戰其統治地位,並可能遭到嚴厲打壓。 引起社會動盪: 強行推動語言轉換,可能會引起社會不滿和反彈。 如果嘗試推動,可能面對的挑戰: 極高的政治風險: 任何相關的倡議或行動都可能被視為顛覆國家政權,導致嚴重的政治後果。 嚴厲的壓制: 中共可能會動用國家機器,嚴厲鎮壓任何試圖推動官方轉換到繁體中文的行為。 社會阻力: 即使是部分人支持,也可能因為社會習慣的根深蒂固,難以推動大規模的轉換。 文化阻礙: 年輕世代對繁體中文的認識較為有限,需要長時間的教育和推廣才能改變。 替代策略(更現實且更具建設性): 尊重現狀: 認識到中共改用繁體中文是不現實的,並尊重簡體中文的使用。 推廣繁體中文的文化價值: 在民間層面,鼓勵人們學習和欣賞繁體中文,強調其文化和藝術價值,而非政治意涵。 促進文化交流: 加強兩岸三地之間的文化交流,讓更多人了解繁體中文的魅力,但不應帶有任何強迫的意味。 開發雙語資源: 提供簡繁體中文的雙語學習資源,讓有興趣的...

如何讓中國大陸人恢復使用五千年文化的繁體字?

讓中國大陸的人從簡體中文恢復使用繁體中文,是一個非常複雜且敏感的議題,涉及歷史、文化、政治、社會等多個層面。這並非一蹴可幾,需要長期的努力和策略,並且需要尊重每個人的選擇。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方法和考量,但必須強調,這並不是強迫或強制的做法,而是旨在提供更多選擇和機會: 理解挑戰: 習慣已成自然: 簡體中文在中國大陸已普及使用超過半個世紀,人們已經習慣了簡體字的書寫和閱讀。 教育體系: 中國大陸的教育體系完全以簡體中文為基礎,從小學到大學都使用簡體字教學。 社會環境: 簡體中文在社會各個領域都佔據主導地位,包括出版物、媒體、網路等。 政治因素: 簡體中文的推廣與中國大陸的歷史和政治因素緊密相連。 實際考量: 簡體字筆畫較少,學習和書寫相對簡便,對於追求效率的現代社會有一定優勢。 策略與方法: 文化推廣,非政治化: 強調繁體字的文化底蘊: 將繁體字與中國傳統文化(如書法、詩詞、古典文學)聯繫起來,讓更多人認識到繁體字的文化價值。 避免政治化: 不要將繁體字與政治意識形態過度捆綁,將重點放在其文化和藝術價值上。 創造文化氛圍: 通過舉辦文化活動、展覽、講座等,讓更多人接觸到繁體字之美。 教育與學習機會: 提供繁體字學習資源: 在學校、社區、圖書館等地方提供繁體字學習的課程、教材和工具。 開發數位學習平台: 開發繁體字學習App、網站等,方便人們隨時隨地學習。 鼓勵雙語教育: 鼓勵學校開設繁簡中文雙語課程,讓學生從小接觸繁體字。 獎勵學習: 可以通過獎學金、比賽等方式,鼓勵人們學習和使用繁體字。 科技應用與普及: 開發智能輸入法: 開發好用、方便的繁體字輸入法,讓人們更容易在電腦、手機上書寫繁體字。 開發轉換工具: 開發簡繁體字轉換工具,方便人們在閱讀和寫作時轉換。 提供繁體字顯示選項: 在網站、應用程式上提供繁體字顯示選項,讓使用者自由選擇。 鼓勵使用繁體字: 在網路社群、論壇等地方,鼓勵人們使用繁體字交流。 尊重選擇,不強迫: 強調個人選擇權: 強調使用簡體字或繁體字是個人選擇,不應該強迫或貶低任何一方。 提供更多選擇: 努力為人們提供更多接觸和學習繁體字的機會,而不是強迫他們放棄簡體字。 鼓勵包容與理解: 促進社會對不同文字使用的理解和包容,避免歧視和對立。 長期投入,耐心等待: 長期策略: 恢復繁體字的使用需要長時間的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 耐心等待: 不要期望短時間...

一起來想像如何推廣繁體中文

推廣繁體中文是一個涉及文化、教育、科技等多方面的議題,需要多管齊下、長期努力。以下是一些具體的推廣策略: 1. 教育與文化推廣: 加強中小學教育: 優化教材: 編輯生動有趣、符合現代社會的繁體中文教材,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 提升師資: 培訓更多具有專業知識和教學熱情的繁體中文教師。 推廣閱讀: 鼓勵學生閱讀繁體中文書籍,從小培養閱讀習慣和語感。 設立繁體中文學系/課程: 在大學和學院設立更多繁體中文相關的學系或課程,吸引更多學生深入研究。 舉辦文化活動: 書法比賽、演講比賽: 透過比賽等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繁體中文的動力。 傳統節日活動: 在傳統節日舉辦相關活動,讓更多人了解繁體中文與傳統文化的連結。 文化展覽: 舉辦以繁體中文為主題的文化展覽,展示其獨特魅力。 鼓勵文學創作: 鼓勵作家用繁體中文進行文學創作,豐富繁體中文文學的內涵。 推廣傳統藝術: 將繁體中文融入書法、篆刻、戲曲等傳統藝術中,讓更多人接觸到繁體中文。 支持相關研究: 鼓勵學者研究繁體中文的歷史、文化和語言學,加強學術基礎。 2. 科技與數位化推廣: 開發優質輸入法: 開發高效、智能的繁體中文輸入法,提高輸入效率,方便使用者。 開發相關應用程式: 開發更多繁體中文學習、閱讀、翻譯等相關應用程式,方便使用者在數位環境中學習和使用。 提供數位資源: 建立豐富的繁體中文數位資源庫,例如電子書、線上課程、字典等,方便使用者線上學習。 推動數位出版: 鼓勵出版社出版更多繁體中文電子書,方便讀者閱讀。 加強網路推廣: 利用社群媒體、影音平台等網路管道,發布有趣的繁體中文內容,吸引年輕世代的關注。 3. 國際推廣: 加強國際交流: 鼓勵與海外大學和機構合作,設立繁體中文教學點或交換計畫。 舉辦國際研討會: 舉辦以繁體中文為主題的國際研討會,邀請國內外學者共同交流。 提供獎學金: 為海外學生提供學習繁體中文的獎學金,吸引更多國際學生學習。 推廣文化軟實力: 透過電影、音樂、藝術等文化產品,向世界展現繁體中文的魅力。 建立國際合作夥伴: 與對繁體中文感興趣的機構或團體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推廣。 4. 社會參與與支持: 鼓勵社會大眾參與: 鼓勵社會大眾參與繁體中文推廣活動,形成社會共識。 鼓勵企業支持: 鼓勵企業贊助繁體中文相關活動或機構,提供資源支持。 政府政策支持: 政府應制定相關政策,支持繁體中文的推廣和發展。 ...

2024年的柯文哲及吳慷仁 都有了重大變化

新標題: 華語文言文趣味解讀:從柯文哲和吳慷仁的語錄看語言魅力 大綱:  * 引言: 華語之美,引人入勝  * 柯文哲語錄解析: 「我不會貪污」與「我不會去貪 vs 我不懂怎麼貪」的比較  * 吳慷仁語錄解析: 「不再是一個人」與「我不再孤單 vs 我不再是人」的比較  * 結語: 華語的深度與廣度,值得細細品味 新內文: 華語,博大精深,充滿了文言文和口語的趣味。透過名人語錄,我們能更深入地了解語言的魅力。 柯文哲的「我不會貪污」,乍聽之下簡單明瞭,但若細究,可以發現其中蘊含著不同的層次。有人認為「我不會去貪」更強調主觀意願,而「我不懂怎麼貪」則更側重於客觀能力。這兩種說法都傳達了柯文哲不想貪污的決心,但表達方式卻各有千秋。 吳慷仁的「不再是一個人」,則更具情感色彩。這句話可以有多種解讀。表面上看,它表達了不再孤單的心情。但從更深層次來看,它也可能暗示著個人成長,不再只是單純的個體,而是與他人建立了更緊密的聯繫。 總結: 華語的魅力在於它的多樣性。同一句話,可以有不同的解讀,不同的意境。透過對柯文哲和吳慷仁這兩位公眾人物語錄的分析,我們可以更深刻地體會到華語語言的豐富性和複雜性。對於外國人來說,學習華語不僅是學習一種語言,更是深入了解中國文化的一個窗口。 中文解釋:  * 文言文: 中國古代的書面語,具有高度的凝練性和藝術性。  * 口語: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語言,更為直白、口語化。  * 語錄: 名人說過的經典話語,具有代表性。  * 層次: 指語言表達的深度和廣度。  * 意境: 指語言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所引起的情緒。 給外國人的學習建議:  * 多聽多說: 聽聽看不同的人怎麼說中文,多練習口語。  * 多看多讀: 看中文電影、電視劇,讀中文小說,感受語言的魅力。  * 多學多問: 學習一些常見的成語和俗語,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問。  * 多思考: 思考語言背後的文化和歷史,加深對語言的理解。 希望這份改寫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中文! 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歡迎隨時提出。 想了解更多華語學習資源嗎?我可以為你推薦一些適合外國人的學習網站或APP。

最近的簡訊文學獎

簡訊文學奬 首獎 婚前茱麗葉 婚後瑪麗亞 二獎 我雖是都會女子 但並非什麼都會 二獎 從前寫日記要上鎖 現在寫日記要上傳 三獎 民不聊生 只聊八卦 佳作1 清明節.燒假錢說真話 情人節.燒真錢說假話 佳作2 吃得苦中苦 還是平常人 佳作3 別再幫食物拍遺照了 佳作4 手機把遠方的人拉近 把坐在旁邊的人推遠 佳作5 沒了手機.我還會記得誰? 沒了手機.誰又會記得我?